近日,音乐学院启动了音乐与舞蹈学理论研究系列学术讲座《德音讲坛》并组织开展了第一期和第二期报告活动。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、《人民音乐》主编、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、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金兆钧和《音乐周报》原副总编辑、中国音协音乐评论学会理事陈志音受邀作报告。
《德音讲坛》以教育部颁发并实施的《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(2018—2022年)》、加强安博电子·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“双一流”学科建设为背景,聘请国内外知名理论专家学者来学院作专题学术讲座,旨在推动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学术队伍建设,加强学科理论研究对音乐与舞蹈学科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,拓宽理论研究视野,营造资源共享的学术氛围,推动各学科理论之间的交汇与融合。
报告中,金兆钧以“从中国好声音谈当下中国大众音乐审美的困境”为题,从“‘中国好声音’与‘我是歌手’何以成为公众文化事件”“‘中国好声音’何以大众狂欢而业内低调”以及“面对‘中国好声音’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困惑”三个维度,生动举例并讲解了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中存在的问题。陈志音以“大家的乐评以《紫茵音乐笔记》为例”为题,针对音乐语义与环境的符号转换——音乐传播与传承中具有的美学要义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阐释。
金金兆钧长期从事当下大众音乐生活、流行音乐与中国唱片产业的相关研究,中央电视台第九至十五届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评委,中国文化部历届全国声乐比赛评委,2001年,入选《中国青年》杂志社评出的“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”。
陈志音,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特约编导、撰稿人;曾两次获国家电视“星光奖”。《国家大剧院院刊》特约专家评论撰稿人;《艺术评论》《人民音乐》《歌剧》《歌唱艺术》等期刊特约撰稿人。已出版《中国乐评人手记》《中国乐评》《音乐77》等合集近20部;《中国当代音乐家访谈录》《我们的国歌》《紫茵音乐笔记》等专著6部。